新闻中心

NEWS

体育课该怎么上?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5-10-04

如何让体育课更吸引人?如何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终身习惯?9月17日,2025年秋季重庆市中学体育教研活动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体育学科重庆教研基地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举行。教育专家学者、中小学校校长、体育教师等围绕促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

本次活动分为卓越课堂展示、全国第十届课例展示、校长论坛、教研员论坛、一线教师交流等环节。活动中,来自合川区合阳中学、綦江区赶水中学、重庆南渝中学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以《沐阳光深耕体教 倚科技智启新程》《让乡村少年奔跑在阳光下》《重庆南渝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主题,围绕课程一体化建设、新数智技术融合教学等内容作交流发言。来自綦江区、南岸区、垫江县的体育学科教研员就如何上好体育课,推进中小学体育素质发展等内容作分享交流。

“如何让体育课更吸引人,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终身的习惯,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刘小红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体育教师要从4个方面入手——

坚守“育人”初心。体育课不是单纯技能传授,而是要深入挖掘体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教学设计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运动能力、塑造健康行为、弘扬体育品德,推动“学、练、赛”一体化建设。

聚焦“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更加关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体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通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资源共享等方式,将先进的理念、优质的课程、有效的方法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

强化“教研”支撑,开展跨区域、跨学段的联合教研,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教学研究,不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各位教研员、项目团队要研究解决好学校体育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形成一批成果、建立一个机制、带出一支队伍。

“学生体质健康事关民族未来。”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程翔宇指出,学校体育到底怎么教?课程怎样设计?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各校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严格落实学生每日不少于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丰富文体活动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体育艺术活动中来;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运用最新教研成果和智慧体育设施,为中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情怀与责任担当,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在交流点评环节,市教科院中学体育教研员屈明称,体育老师要遵循课标,善于学习,用好教材,创新实践,激发内驱,落实好“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和基于核心导向的评价;做一个重师德、明方向、懂育人、善学习、上好课的新时代体育教师。

据了解,包括南岸区在内的我市各区县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重庆市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代表、重庆市市(区)级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全市部分在渝高校和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展示环节,重庆11中等学校进行了武术、篮球、旱地冰球、踢花键等展示,赢得现场观众称赞。重庆11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彰显“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大阅读”“艺体教育”特色,依托海军航空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共育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推进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更科学有效


全国热线:029-9826785

联系地址:天津市市辖区河北区望海楼街道

Copyright 2024 开云·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 智慧互联 All Rights by 开云